中国科技大学:科教报国六十载
日期: 2022-12-01 02:44:50

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一流高校,首批入选“211工程”“985工程”,被誉为“科技英才的摇篮”;

  她首创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率先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3年两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她本科招生规模很小,却创造了“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士”的佳话。

  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共和国办学历史最短、办学规模最小的一流大学,却屡屡创造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被誉为“中国科大现象”。

  科教报国 不忘初心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中国科大时强调:“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

  那天,博士生吴茂乾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在宁夏支教的感悟。如今,吴茂乾参与研发了“火花学院”交互式动态新媒体教学平台等多项产品。“我的专业横跨计算机、管理和传媒,再结合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就有了奋斗目标:改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和不均衡的问题。”吴茂乾说。

  这种科教报国的使命感,从中国科大创办之初,就已融入科大人的血液中。

  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说:“红色是中国科大的底色,中国科大校史就是一部为国立学的报国史。”在他看来,中国科大一诞生,就带有延安抗大的红色基因,60年来初心不忘。

  1958年,从向国务院呈递办学报告,到当年9月20日开学典礼,只用了110天,中国科大的创办速度中外罕见。创办目的很明晰:为研制“两弹一星”培养尖端科技人才。

  国家的需要就是最大的任务。60年来,中国科大共培养了1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大多成为我国国防、科技、教育、经济等领域的栋梁和骨干。

  近年来,中国科大在高温超导、量子信息等多个前沿科学领域频频亮剑,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屡次助力实现国家超越。2009年,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在北京参观完“复兴之路”主题展后,给大洋彼岸的学生们发去短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早日归来,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如今,陆朝阳、陈宇翱、彭承志等青年学者纷纷回国,潘建伟院士和他的团队已成为世界量子科技研究中的“中国力量”。

  中国科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率高,学成归国率更高。科大学子永远记得老校长钱临照给出国师生书信中盖的那枚印章:月是故乡明。

  崇尚学术 创新为本

  在中国科大,教授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找校长。学校对教授的尊重,是对教育和科研规律的尊重。截至目前,学校有包括55名院士(含双聘)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00多人,约占师资队伍的31.8%。

  中国科大创办之时就确立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这成为学校迅速崛起、一路辉煌的法宝。学校每个系都和一个或几个相关研究所对口合作,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兼任校系领导,亲自为学生授课,把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介绍给学生。每年到校授课的中科院科研人员达300人次,并承担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讲义、指导学生等工作。

  截至目前,中国科大与中科院12个分院、23个研究院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4位院士和院所长受聘兼任科大院系领导,400多名来自各个院所的科学家被聘为兼职博导,每年有约1000名本科生赴中科院研究院所实践学习,形成“百所助一校”的盛况。

  科大人始终把“我创新,故我在”作为座右铭。

  1978年,中国科大第一期少年班开学,“科大少年班”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特区”;

  同年,科大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1983年5月27日,首批18位博士诞生,其中有7位来自中国科大;

  率先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兴建我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率先实行4-2-3分流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和硕博连读体制……

  截至目前,中国科大作为国内拥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最多的高校,已经拥有2个国家研究中心、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7个中科院重点科研机构和54个省市及所系联合实验室。

  规模适度 尊重个性

  “1860”,这是科大近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变动过的本科招生人数,被戏称为“恒数”。即便在全国高校普遍追求规模和扩招的时候,科大仍然不为所动。

  科大的解释是,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科技英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都追求尖端,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裕的教育资源。目前,科大的本科师生比仍然稳定在1:6。

  在科大的一个论坛上,一位物理系学生回忆他本科时的幸福时光,光数理这一门课,就有3位教授,分别从数学基础知识、核物理基础研究和一线科研成果3个方向进行讲授,让人大开眼界。

  2002年,中国科大推出了“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自主选择专业”的举措:学生入学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选择学院或学科类,大二结束后可在学院或学科内选择专业,三年级还可以进行专业调整。

  从2012年开始,学校又出台新政,申请转专业未被接收的学生,可在学籍不变的情况下,由学业指导专家为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修读完认定课程,达到要求,即按该专业毕业,不受学生原学籍所在学科或专业限制,从而百分之百地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需求。

  与“百分之百转专业”相对应的是,“不要命的上科大”。宽的是学生的专业选择,严的是教学质量。宽严相济,让科大充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温馨的人文气息。

  “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这是中国科技大学老校长严济慈先生的题词,也是科大永不停步的使命和追求。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中国科大朝着创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Copyright © 2024 - 2024 cnkty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规划重点课题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