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学,你准备好了吗
日期: 2020-05-12 15:29:30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是不可避免的,从幼儿教育直接进入小学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中间是断开的、脱节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的教育计划安排对于这部分内容是不全面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心理知识积累上面。所以也导致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幼小衔接班”的诞生。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暑假里费尽心思给孩子找这样那样的“衔接班”,剥夺孩子暑假玩的权利,使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心理。 
  其实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帮助孩子渡过这一时期。幼小衔接,不光是大班暑假,还包括一年级第一学期。 
  一、做好幼儿的心理建设 
  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有30%~40%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如果这种不良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消除,孩子就会出现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羡妒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原因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在知识准备方面做得很好,却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准备,造成了他们入学的障碍。1990年至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教育基金会和原国家幼教处联合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学前期为幼儿作好社会适应性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幼儿入小学后面临的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均可以克服。由此可见,心理建设对于即将踏入小学校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传授孩子基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信心。尤其是适应小学的相关知识,不至于让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发现自己一无所知,从而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自信。再者作为家长,在家里应多用鼓励的言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即将进入小学,让孩子对自己即将进入小学这件事情产生自豪感。切记不可以和孩子说小学生活如何枯燥,老师如何严厉,小学有很多作业之类的,那样会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恐惧感,使他们惧怕小学,不想上学。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和发展他们的组织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这些能力作为支持,幼儿园要利用这些能力帮助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尤其是大班下学期的孩子,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每天规定好时间来上幼儿园,中间午休的时间也应当适当地减少。作为家长,孩子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应该就是督促他们做一些“家庭作业”,可以是画一幅画,做几道数学题或看一会儿书。每天布置的量不宜多,全部完成即可出去玩。这是为了培养孩子每天回家先做作业的习惯,让孩子有一个意识,回家第一件事情不是玩,而是要完成自己的作业。 
  等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后,面对每天的家庭作业,家长也应该先选择简单的让孩子做,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并且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看完后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很爱看书,从书上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本领,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不同的阶段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孩子来说就是人生的一道小小的坎,过渡好了,今后的小学生活可以一帆风顺,过渡得不好,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后期的学习和生活。小学和幼儿园不同,幼儿园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活动形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看重结果,教学方式以授课为主。虽然一年级的老师授课方式会尽量接近幼儿园,但在本质上,幼儿园和小学是不同的。在幼儿园,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会给予指导。在小学教育中,当你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自己思考,尽量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向老师寻求帮助。所以,当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时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弱项。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平时用正确的语言来鼓励和引导孩子,而不是无论什么事情都一味地鼓励、表扬。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成长了,对家长来说更是成长。就让我们老师、家长和孩子在学习、摸索、实践中一起成长吧。 
  参考文献: 
  郑懿.家长手册: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7.
Copyright © 2024 - 2024 cnkty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规划重点课题网 版权所有  ,